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兩種大宗商品銅和鐵礦石的價格在過去一周均跌至五年半低點,原因是中國增長乏力、全球通縮以及美元升值等因素加劇了從去年開始的下跌行情。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駐倫敦的金屬研究部負責人巴爾(Robin Bhar)表示,這是一場利空因素的完美風暴。
由于投資者對大宗商品望而卻步,2014年銅和鐵礦石價格雙雙受挫,但今年跌勢更是加劇。2015年迄今為止,原油、銅和鐵礦石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資產。
1月份,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價格下跌了14.4%,2014年全年跌幅為14.7%。周四,3個月期銅期貨合約結算價跌89美元,至5,395.00美元/噸,跌幅1.6%。銅價經常被視為衡量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2014年鐵礦石價格下降了一半,2015年截至目前再跌11.9%,至62.7美元/噸。
雖然全球金屬供應不斷增加的狀況一直以來都令人擔憂,但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國需求強勁的支撐。2000年之后的幾年里,中國金屬消費的急劇增長令大宗商品進入“超級周期”的預期升溫,這種“超級周期”將長期推升價格。
不過,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現在中國需求作為金屬價格的支撐已經不那么可靠。
中國房地產業的低迷給鐵礦石和銅市場都帶來了沉重壓力,大多數分析師預計復蘇最早也要到2015年底才能到來。鐵礦石是制造鋼鐵的主要原材料,而鋼鐵廣泛用于建筑業,銅則用于生產電線及管道。中國的銅需求有大約一半來自房地產行業。
中國國內對鋼鐵的需求去年已然出現停滯。政府官員周四稱,2014年鋼鐵消費量減少3.4%,為14年來鋼鐵需求首次沒有實現增長。
以往在國內需求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的鋼廠至少還能夠加大出口,將國內不需要的產品銷往國外,主要是韓國、越南和菲律賓等亞洲鄰國。
但在去年12月份中國出口了創紀錄的1,020萬噸鋼鐵之后,過剩產能的這一出路似乎也已堵塞。這就意味著鋼鐵需求可能會進一步下滑。年初迄今中國鋼鐵價格已經下跌了12%,2014年全年跌幅為14%。
美國Commodore Research & Consultancy董事總經理蘭茲伯格(Jeffrey Landsberg)稱,若鋼鐵價格繼續下跌,中國將有更多的鋼廠被迫減產,這將導致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
今年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上漲2.5%也是這兩種金屬面臨的另外一股阻力,因為它們都是以美元計價的。雖然美元上漲不是影響中國金屬需求的主要因素(因為實際上人民幣是和美元掛鉤的),但其他外國買家使用自己國家貨幣購買這些金屬時則須付出更多成本。
這個因素進一步增加了價格的下行壓力。更加不可捉摸的是,工業金屬已被卷入發生在大宗商品市場的一場信心危機,這主要是由去年夏季以來油價持續下跌引發的。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高級大宗商品市場經濟學家貝恩(Caroline Bain)稱,原油價格下跌絕對是拖累金屬價格的一個因素,油價下跌導致一些投資者對于大宗商品作為一種資產類別失去了信心,引發了大范圍拋售。
貝恩稱,油價下跌可能對金屬價格產生明顯影響,低油價會降低礦區的營運成本,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這可能會成為金屬價格下跌的一個催化劑。
目前為止,銅和鐵礦石等金屬需求下降的情況還沒有導致產量大幅減少。LME倉庫的銅庫存目前正在增加。巴克萊(Barclays)的分析師稱,預計銅市場今年將出現160,000噸的供應過剩。銅產量高于需求的現象最近一次出現在2013年。
與此同時,市場上已經充斥著大量鐵礦石,這是鐵礦石價格上漲時力拓(Rio Tinto PLC)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PLC)等澳大利亞主要礦業公司大舉擴張的結果。